卵子的宿命
对“试管婴儿”最简单的解释就是:取出卵子,和精子放在一起,培养3-6天后,将胚胎放入宫腔中,如此怀孕。由于试管婴儿超促排卵后一次会取多个卵,因此不少女性在第一个步骤开始前常会出现这样的焦虑问题:是不是试管婴儿结束后,我的卵就会所剩无几?我就老了?
答案是:不会!不可能!
如果,精子是“随用随产忠贞不渝”的,卵子则是典型的“你待我如初,我弃你不顾”,天长地久的奢望敌不过巢枯卵烂的结局。卵子是女性卵巢产生的生命种子,她的圆满结局是与真命精子相遇、结合,形成一个新的生命体。但现实往往是骨感的,几乎所有的卵子都等不到这么一天。
那什么才是卵子的宿命呢?
【 自然的死亡 】
教科书的理论中,所有生殖医师都可以很清晰地背诵出下面这段话:“女性在胚胎时期约孕3~6周时既已形成卵巢的雏形。出生前,卵巢中已有数百万个卵母细胞形成,经过儿童期、青春期到成年也就只剩10万多个卵母细胞了。卵母细胞包裹在原始卵泡中,在性激素的影响下,每月只有一个原始卵泡成熟,成熟的卵子再从卵巢排出到腹腔。一般来讲,女性一生成熟的卵子约为300~400个,其余的卵母细胞便自生自灭了”。
卵子数目,从胚胎时期的几百万,到性成熟时期的10多万,再到真正能够发育成熟的400个,甚至最后到确定会被利用的几个或者10个……或许,死亡,才是卵子的真正宿命。
为什么?
卵巢妈妈精力有限,它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以供更多的卵子发育,既然不能兼顾,放弃才是唯一的选择,夭折也就成了更多卵子从出生时就需面对的命运。知道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吗?慢性无排卵(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)是其最大特征,被诊断该疾病的女性,每个月基本没有卵子可以成熟,所以呢…卵子你我它,个个长不大,一起迎接着自然的死亡。
【 憋屈的没落 】
为数不多的成熟卵子并不是定能梦想照进现实,冲破卵巢,相遇精子,组合“家庭”。但凡经历过排卵监测的女性,都一定熟知指导同房后也须返院或B超或孕酮检查,以了解卵子的排出情况。
为什么?
知道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(LUFS综合征)吗,一种特殊却常见的存在。因为女性体内性激素的问题,卵泡成熟但不破裂,卵细胞无法排出而憋屈地没落在卵泡中……所有苦苦经营的成熟,所有蓄势待发的绽放只能定格于含苞即凋亡的结局。
【 苦命的终结 】
费尽心力,想尽办法,用尽力气,终于,某些卵子成熟后很顺利地从卵泡中排出了,瞬间,感觉天空都亮了许多。可故事的转折就是那么理所当然…
为什么?
知道输卵管吗?如果牛郎织女注定只能鹊桥相遇,输卵管就是精卵结合的“鹊桥”。输卵管可以炎症粘连,可以梗阻堵塞,尤其是其靠近卵巢的伞端部位,发生病变,把伞端的开口给封闭了,甚至伞端结构都不见了,抑或根本就已经形成输卵管积水,唯一能够抓住卵子的“钳子”失去了功能。
可怜的卵子啊,苦命的卵子啊,纵使临门一脚也注定失势,进不了输卵管的卵子只好在输卵管卵巢周围无聊地画圈圈,直到生命的终结。
【 傲娇的孤独 】
悲剧的节奏里总会有喜剧的瞬间。好了,可喜可贺,有一个卵子历经千辛万苦等候于输卵管中。但她却没迎来它的真命精子,独苦伶仃,自怨自艾,再无其他…
为什么?
知道精子需要经历怎样的长途跋涉才可以遇见卵子吗?状态各异的精子射入阴道后,沿女性生殖道向上移送到输卵管,叩响了宫颈这扇大门,游历过蜿蜒绵长的输卵管,在保证不迷路的情况下,还需活力四射地面对傲娇卵子的迎检。若到最后剩下的都是歪瓜裂枣,卵子则只有孤芳自赏孤独终老了。
若曾以为,不用药物促进卵泡发育,不用针剂刺激卵泡生长,它就该乖乖听话“原地守候”等待被“召唤”,可以醒醒了。
卵的世界里,从不是,不“穿”不“刺”即不离不弃;更不会,不“采”不“取”即生死相依。卵子,留不住的。科学的命题,自然的规律,本就如此。
当然,如果可以戒掉不良生活习惯,可以杜绝绝食减肥,可以避免生活压力的人为制造,可以开始多吃高钙高蛋白食物,可以坚持适度运动,可以学会早睡早起稳定三餐,卵巢的生殖能力或许会更强一些······可,归根结底,卵巢储备在下降,劣质卵泡在增加,具备繁衍后代可能的卵子数目在悄悄流逝,纵使,你什么也没做,只是安静的生活。
既然,烟火注定转瞬即逝,为什么不让它窜上广袤的苍穹,倾尽生命去绽放。既然横竖都是凄凄惨惨戚戚,为什么不创造机会增加概率,让卵子发挥本来的魅力去遇见精子。
问题,一旦想通透了,就不会再患得患失,如果卵的宿命就是死亡,就是没落,就是终结,就是孤独,不如让一切都利益最大化,终成眷属。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